2月13日,中国民航局空域管理员陈向阳宣布,中国拒绝接受无人机在特定场景下的运营申请人,希望无人机商业化。这意味着无人机在国内航空业的发展、商业化应用及行业规范不会加速完善。
据报道,民航局最近发布了《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营管理规程(暂行)》 (以下简称《规程》 ),希望在典型的运营环境和方案中进行试验和模板运营,有秩序地前进,摸索着运营规范安全性风险高的无人机。试验运营审议组用于无人机规章制定联合体(JARUS )发售的特定运营风险评价(SORA ),制定试验运营批准后拒绝审议。审议过程还包括法院申请人、安全性评价、运营检查和试车批准后的四个主要步骤。
随着运营经验的积累,民航局可以将不同阶段的试车批准后的信寄给志愿者申请人,扩大适用范围。另外,《规程》具体表示了必须开展风险评价和审议的无人机,包括着陆25~150kg的无人机。着陆总重量为7-25公斤,运行风险小的无人机。总着陆重量150公斤以上、运行风险小的无人机等3种特定种类的无人机。
其他轻型无人机的运营需要展开试车审议。简单来说,着陆总重量在7公斤以下的无人机的运营,和除植保无人机、无人飞艇以外的大部分无人机的运营,都可以限定在这个《规程》。现在无人机已经成为国内电商和租车巨头的高效仓库工具,彼此相比“交通工具人员仓库”的方式,无人机仓库大幅降低了仓库成本。顺丰、京东、苏宁等行业巨头们配置了无人机运营市场。
业内指出,无人机这样的新产业的崛起不会促进商业的新行业,会成为“新风口”。另外,据预测,2017-2021年中国行业级无人驾驶飞机的市场规模每年以30%的速度迅速增加,有在通用航空、货物航空等多个领域替代现有载人驾驶飞机的趋势。今后5~8年间,无人飞机将在将来构筑可行性普及吧。
本文来源:开云官网入口网页-www.jingshiworl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