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10日,世界首架氢燃料长续航工业无人机在深圳亮相。测试结果表明,该无人机电池寿命高达273分钟,可用于建造三重工业防御(屏蔽、防雨、防尘)。在雨雪、高寒地区、高温火场等各种简单环境下,仍能长期工作。
该无人机的开发商是深圳科贝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.凭借自律研发,公司从消费级无人机的红海中跃出,跨越了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之间的技术壁垒,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大业。技术分享赚得超级人气2006年,无人机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,只是零星的用在一些专业领域,所谓消费级无人机的概念闻所未闻。corbett创始人兼董事长陆志辉在拒绝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忆,当时无人机的主流是像直升机一样的单旋翼设计,价格昂贵,操作者的可玩性低,巨大的桨叶往往会造成安全事故。
我还是讨厌无人机。当时,德国一家名为microdronesGmbH的公司出售了第一套四旋翼无人机系统,这是一个开创性的产品,但价格高达100万元。陆志辉看到商机,要求自己设计制造一款功能类似的无人机。
在一个只有20平米的小房间里,无人机的研发开始了。陆志辉回忆说,当时他的无人机业务还是很有爱好者味道的。每次开发新技术,新图纸,都会在专业论坛上贴出技术帖子分享,在圈子里赢得不少人气。
从那以后,他进入了网上商店,卖了一整套组件和技术解决方案。这个定价只是在未来980元的系列产品发布后才在圈内引起震荡,当月卖出300套,都是预付款。
陆志辉称之为无人机第一次众筹。深圳是第二大零部件市场,也是最差的加工市场。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桥,批量购买元器件,然后把加工好的零件,图纸,软件代码,硬件原理图卖给他们。只是,我们刚刚赚到了中间差价。
陆志辉说。就是这个很简单的生意,让陆志辉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但是好景不长。2009年后,他的产品被别人抄袭,在网上销售到一定程度,竞争价格迅速被压下来。
当时的客户群是一个小圈子,大学生、实验室、研究所、发烧友居多。我的R&D成就,R&D进程,甚至代码信息都是在技术帖子里公开发布的,别人做了就可以买了。为了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,陆志辉升级了自己的销售模式,完成了元器件焊接和程序组装的工作,再卖给客户。
客户必须做的只是非常简单的组装。陆志辉还试图在无人机上用胶带把手机包起来拍照。
从那以后,陆志辉和他的R&D团队围绕摄像头做了很多改进,设计了几款云台,集成安全摄像头等摄像设备,增加了遥控对焦,让消费级无人机产品逐渐成型。尽管如此,陆志辉的无人机业务还是一个小规模的车间,采用的是天料早期的商业模式,随机带单开发,没有相同的产品型号和品牌。
但正是他的开源分享理念,让他这六年在圈内的专业论坛上获得了不少人气,在业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,为他接下来的转型奠定了基础。虽然我们赚的不多,但圈内人告诉我们,这个团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比较强,是我们那些年的第二份唯一收入。陆志辉说。
本文来源:开云官网入口网页-www.jingshiworld.com